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年人网站免费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清朝洛陽牡丹記

        發(fā)布時間:2014-04-25 來源:中國孟津網(wǎng)

          核心提示

          在明末清初的戰(zhàn)亂中,洛陽牡丹受到重創(chuàng)。但是經(jīng)過康熙、雍正時期的穩(wěn)定發(fā)展,洛陽牡丹得以復(fù)興。乾隆年間,洛陽牡丹再一次名聞天下,一直興盛到民國時期。在清朝時期,曹州(今菏澤)牡丹開始為世人所知,但其牡丹之盛,與洛陽相比差之甚遠。
          1 食言已負牡丹花
          明崇禎年間,豫西大旱連年,李自成的軍隊縱橫豫西;清軍入關(guān)后,又與明軍混戰(zhàn)于豫西,是時,豫西殘破,十室九空。明末清初的孟津人王鑨(lóng)的《哀洛陽故宮》載:“曲徑猶傳碧梧宮,遺墟但見狐貍蹤……哽咽嗚嗚不忍聽,日夕麇鹿上城頭。”城池殘破,人煙稀少,狐貍、麇鹿在廢城奔跑。
          清朝控制中原后,在洛陽設(shè)河南府,設(shè)官分職,勸民農(nóng)耕。如宜陽首任知縣羅爾,次任知縣金繼望,招民勸墾,民得以安居。順治、康熙時期,河南風(fēng)調(diào)雨順,牡丹種植逐步恢復(fù)并發(fā)展;雍正時期,洛陽牡丹種植開始興盛。這與河南知府張漢等人的大力推廣分不開。
          張漢,云南石屏人,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進士,授翰林院檢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任河南知府。張漢為官清廉,重視經(jīng)濟和文化。他著述較多,主要有《留硯堂詩集》等,該書保存了大量有關(guān)洛陽的詩作。如《水陸堂紀事》載:“飲酒欲成飛白草,食言已負牡丹花。”同時自注道:“僧向予乞牡丹,未果。”水陸堂是位于洛陽西大街的佛寺,張漢游歷此寺時,僧人向他討要牡丹珍品未果,待他再游水陸堂時,卻又忘帶了。張漢為此自責(zé),專門寫了這首紀事詩。
          在洛陽期間,張漢修復(fù)了杜甫墓、白居易墓等并廣植牡丹。河南府廟宇眾多,每縣有百余個,一直有種牡丹的傳統(tǒng)。今孟津縣朝陽鎮(zhèn)崔溝有一株清朝牡丹,是50年前從嵩縣白云山五馬寺遺址移來的,每年都開出200多朵牡丹。伊川縣呂店鎮(zhèn)清泉寺村,也有一株清朝牡丹,為清泉寺遺物。
          2 牡丹名品出洛陽
          清代是洛陽牡丹大發(fā)展的時期,幾部《河南府志》和幾十部各縣縣志留下了大量的牡丹資料: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洛陽縣志》記載牡丹品種達173個;北宋張洵《洛陽花譜》記載花品為121種,為宋代花譜中牡丹品種最多的;明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薛鳳翔《亳州牡丹史》記載牡丹品種200多個,但 “獻來紅、丹州紅、延州紅、鹿胎花、蓮花萼(è)、真珠紅、一捻紅及姚黃、牛家黃、鞓黃、甘草黃者,皆屬未聞”。這些都是洛陽牡丹名品,亳州并無這些。
          由于河南府各縣有上百個牡丹品種,去掉重復(fù)的,清代洛陽牡丹品種約有300個。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余鵬年的《曹州牡丹譜》總共列牡丹品種56個,其中黃者7種、青者1種、紅者15種、白者8種、黑者3種,粉者、紫者、綠者共22種,不及乾隆十年《洛陽縣志》所列洛陽牡丹品種的三分之一。
          乾隆十年《洛陽縣志》所列173個洛陽牡丹品種,其中千葉黃花19種、千葉紅花56種、千葉紫花14種、千葉緋花7種、千葉白花14種、多葉紅花35種、多葉紫花16種、多葉黃花3種、多葉白花2種、特異品種7個。
          這7個特異品種是:歐家碧、太極紅、嬌容三變、蓬萊相公、觀音面、白屋出公卿、舞青猊。同時,所列的牡丹品種,有三分之一為新品種,如賽姚黃、賽魏紫、汝州紅等。
          清朝洛陽牡丹的種植區(qū)在洛河之南,龍門山、萬安山之北,東起李家樓(今李樓),西到西場(今新村),綿延二十余里。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洛河沿岸開鑿水渠數(shù)十條,水渠與各支流形成一個水利網(wǎng)絡(luò),促進了牡丹的種植。
          菏澤知縣安奎為《曹州牡丹譜》作序說:“曹州牡丹之盛,著于談資久矣。而記述未有專書。”曹州有牡丹,起源于明代后期,但牡丹只是零星種植,不見經(jīng)傳。至于清代蘇毓眉的《曹南牡丹譜》載“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內(nèi)”,更是無據(jù)可查。嘉慶《清一統(tǒng)志》引當時的《曹州志》載,曹州牡丹源于亳州。但明末戰(zhàn)亂中,亳州、曹州為戰(zhàn)亂之地,牡丹皆滅絕。因此,曹州牡丹應(yīng)是乾隆初年,重新從洛陽、鄢陵、江陰等地引種的。故余鵬年引用友人催促他作《曹州牡丹譜》的信中的話說:“洛陽花要訂平生!”
          3 古老牡丹花滿枝
          目前,洛陽留存明清時期的古牡丹300余株,主要分布在各公園以及各縣。在全國各地的古牡丹中,很多是清朝時從洛陽移植的。
          安徽省懷寧縣小市鎮(zhèn)求雨村李家,有一株名為“五彩珍珠”古牡丹,是康熙年間由李真寵從洛陽移植的。
          沈陽市植物園的“百年牡丹”,是在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由沈陽粟氏引自洛陽,初植粟氏宅中,1998年粟氏后人捐贈給該植物園的。
          甘肅省臨洮縣西坪鄉(xiāng)范家村李家,有株清朝末年栽植的古牡丹,品種為“魏紫”,是李家先人從洛陽引栽的。
          江蘇省無錫市小婁巷50號,有株株齡130多歲的牡丹,紫色花,是清朝時引自洛陽的。
          廣東省樂昌縣白石區(qū)谷家沖村歐氏宅,有株清代乾隆年間遺留下來的牡丹,品種為“楊妃醉酒”。據(jù)清《樂昌縣志》《歐氏祖譜》記載,乾隆年間,歐相璣(jī)在中原經(jīng)商,娶洛陽官家女鄧氏為妻。鄧家將這株牡丹陪嫁到歐家,經(jīng)代代呵護,傳芳至今。
          河北省灤平縣興洲村的乾隆行宮遺址內(nèi)有一株白牡丹,也移自洛陽。乾隆皇帝極喜牡丹,來過洛陽,寫了大量有關(guān)牡丹和洛陽的詩篇,收入其《御制詩集》中。其《牡丹八韻》載,御園牡丹“標名偏許洛”;《牡丹》載,“洛陽名品冠三春”;《題雙頭牡丹》載:“瓊?cè)A當時紀春明,聞?wù)f移根自洛京。”
          元、明、清洛陽牡丹之盛,往往不為人所知,有必要深入研究,還洛陽牡丹應(yīng)有之歷史地位。(鄭貞富)
         

        (李豐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