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員會與河南省政協(xié)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河洛文化研討會將于9月21日至22日在洛陽召開,也恰逢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成立10周年。10多年來,河洛文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為迎接第十四屆河洛文化研討會召開,9月15日的《人民政協(xié)報》進行了專題宣傳,洛陽日報今日予以編發(fā)。敬請關注。
河洛地區(qū)孕育了華夏文明
河洛地區(qū)與河洛文化。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的黃河奔騰而下,出潼關后與發(fā)源于陜西省華山之陽的洛水在河南省鞏義市交匯而東向入海。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這里所說的“河洛”,即指洛水與黃河交匯形成的夾角地帶,也就是歷史上以洛陽、嵩山為中心的“河南”“河內”“河東”地區(qū)。廣義上的河洛地區(qū),則是以洛陽、嵩山為中心向四方延伸的更大地域,一般來說,西至潼關,東至淮泗,南達汝潁流域,北至晉南和豫北,也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河南或中原。“河洛”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更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人文概念。所謂河洛文化,就是在河洛地區(qū),導源于遠古,成熟于夏商周,發(fā)達于漢魏唐宋,傳承于其后各代,既包括以農耕經濟為中心形成的物質文明,也包括由此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習俗、心理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
燦爛的古代文明。河洛文化令世人驚嘆不已的顯著特點是,其文明久遠且連續(xù)不斷。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從河南龍山文化到二里頭文化,在大量的歷史遺存與典籍記載的相互印證中,人們清晰地看到了中華文明在河洛地區(qū)的發(fā)展脈絡與走向。在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地域中,起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有關記載或傳說可以說比比皆是,但兩河文化、古埃及文化及古印度文化,都出現(xiàn)了中斷或消失,唯獨發(fā)源于黃河中下游的中華文化連綿有致,相銜如環(huán),一直延續(xù)、發(fā)展到今天。
深入研究河洛文化,對進一步探討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特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國家又實施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在確定的8個重點考察的古代遺址中,除一個為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外,其余7個全在河南境內,并均在河洛地域的核心區(qū)——洛陽和鄭州兩地。這再一次向世人說明,河洛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河洛文化孕育了華夏文明。《周易·系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圖”“洛書”凝結了古代先哲神秘的想象和超凡的智慧。被譽為六經之首的《周易》的源頭是河圖洛書;中國哲學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命題“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源于河圖洛書;信息符號學的源頭在河圖洛書;世界最早的二進制源于河圖洛書。洛書影響了《尚書·洪范》,中國最早的治國理政觀念由此而誕生。
河洛地區(qū)是中華民族最早跨入人類文明門檻的地區(qū)。當遼闊洪荒的南蠻、東夷、西戎、北狄還處在原始社會的時候,由于農牧業(yè)生產和手工業(yè)經濟的發(fā)達,河洛地區(qū)的華夏人率先進入了奴隸制社會,并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國家——夏王朝。恩格斯指出,“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夏王朝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華夏國家最古老的原生形態(tài),對人類社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后,在河洛地區(qū)出現(xiàn)了更為成熟的文字、城市、禮制和青銅器,標志著中華文明已經發(fā)展到了全新的階段。
“禹都陽城”“商都西亳”“周都洛陽”之后,河洛地區(qū)文化更加發(fā)達。從史前傳說時期到三代期間,河洛地區(qū)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諸多領域中誕生了一大批精英,如黃帝、夏禹、伊尹、傅說、姜尚、周公、老子、莊子、墨子、商鞅、子產、申不害、韓非、吳起、鬼谷子、蘇秦、鄧析、公孫衍等,形成了儒、道、法、兵、墨、名、縱橫等諸多河洛文化流派,并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典籍。河洛文化由此逐漸成為強勢文化,在其輻射和影響下,“東夷”“西戎”“苗蠻”等文化也都很快華夏化。
河洛文化東進而齊魯文化興,河洛文化南移而楚湘文化昌。歷史上中原漢人的多次大規(guī)模南遷,使客家民系在贛閩粵交界的廣大地域生成,陳元光、王審知率數(shù)十姓光州固始人入閩,促進了八閩經濟文化的發(fā)達;閩南人及客家東渡開發(fā)了臺灣,并遠至東南亞、非洲和美洲,故至今臺灣及世界各地華僑中很多人還自稱是“河洛郎”,念念不忘根在河洛。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中華核心文化在河洛地區(qū)形成。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區(qū)域、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在文化上也是多源和多線發(fā)展的。但由于多種復雜的原因,悠久的東南良渚文化中斷了,燦爛的東北紅山文化中斷了,令人震撼的西南三星堆文化的來龍去脈至今還是一個謎團,只有河洛文化八千年生生不斷。
河洛地處“天下之中”,三代以降,數(shù)十王朝建都于此。在我國八大古都中,中原有其四,河洛地區(qū)也因此長期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政治上的強勢使得河洛文化處于各地域文化的中心地位,輻射四方,同時也融合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包括夷、狄、胡、蠻的文化。各民族融合的結果,使這塊熱土上形成了華夏民族,并由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核心文化。
河洛文化的元典性。河洛文化之所以能夠集中體現(xiàn)歷史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所具有的元典性。河洛文化的元典觀念不僅影響了中國的政治體制及政治、經濟、思想觀念,成為主流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也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習俗與風尚,以至百姓日用而不覺。
河洛文化的元典精神主要蘊含在產生于河洛地區(qū)的元典性歷史文獻之中,如六經之首的《周易》、史籍之首的《尚書》、詩歌之首的《詩經》、斷代史之首的《左傳》、法典之首的《三禮》,以及周公及諸子的著述之中。河洛文化的元典觀念撮其犖犖之大者主要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以民為本的社會觀,為政以德的法理觀,大一統(tǒng)的國家觀,知行合一的哲學觀,知變求新的發(fā)展觀,尚義崇信的價值觀,自強不息的人生觀,等等。河洛文化的元典觀念孕育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本質的基因。
河洛文化是歷史上的國家文化。作為地域文化,河洛文化與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一樣,都是在特定地域內發(fā)生發(fā)展的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與鮮明的自身特色。但河洛文化與一般的地域文化相比,顯著的不同是,河洛文化誕生于“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國”文化,她在融合各民族、各地域文化的同時,發(fā)展成為國家文化,從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文化。
河洛文化之所以發(fā)展成為國家文化,是民族融合與文化融合的結果,是文化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結果。河洛文化發(fā)展成為國家文化的主要推動力是政治。周代“制禮作樂”,把傳統(tǒng)的河洛文化規(guī)范化、禮制化,從而奠定了河洛文化作為官方文化的基礎。河洛地區(qū)作為封建王朝帝都所在地長達1500多年之久,王權以政治的手段將河洛文化推向全國,并作為官方文化用制度安排的方式加以固化,成為鞏固政權和加強國家管理的支撐。其后又將其作為“經”令士子科考、令國人以其為“習慣法”來尊奉,這是其他地域文化所沒有的,同時也是其發(fā)展成為國家文化的重要原因。
河洛文化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河洛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周公制禮作樂,其目的是維護國家與社會的正常運行。周文化中的尊天、敬祖、崇德、向善及家國一體等理念,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基本品格,使廣大人民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義利觀、倫理觀,不僅使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薪火相傳,而且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根在河洛”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炎黃子孫不論身在何地,在民族認同、祖國認同和文化認同方面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共同語言,也將人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河洛文化這一永不褪色的價值,使其至今保持著強勁的勃勃生機。
(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供稿 執(zhí)筆:靳燕 楊海中)
相關鏈接
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
在文化部、民政部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2006年2月24日,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在北京成立。時任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郭東坡當選為會長,時任河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陳義初當選為常務副會長,十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思卿、羅豪才、張克輝、陳奎元被推舉為顧問。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是我國僅有的以地域文化命名的全國性學術團體,它的成立標志著河洛文化研究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
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旨在通過深入研究河洛文化的起源、內涵、傳承及影響,進一步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學術研究為紐帶,團結海內外華夏兒女,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10多年來,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依靠全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開展了河洛文化內涵、傳承與影響的研究,探索新形勢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研究任務的同時,編輯出版了河洛文化研究方面的著作等。
2004年8月至12月,在《光明日報》開辟《河洛文化研究》專欄;2004年至2015年,圍繞“河洛文化的內涵、傳承與影響”“河洛文化與漢民族”等主題,召開了10次研討會,出版了相關論文集。
承擔3個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00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河洛文化研究——河洛文化的內涵、傳承與影響》,出版專著6部;2009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河洛文化與閩臺關系研究》,出版專著7部;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河洛文化與華夏歷史文化的傳承及創(chuàng)新》,已出版專著1部。
另外,為讓更多的人認識河洛文化,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在征得香港鳳凰衛(wèi)視的同意之后,將其攝制的專題片《尋根——解密東方河洛文化》在河南電視臺與鄭州電視臺播出,產生了積極的反響。
(張道祿)